![](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一)坚持“三个基点”,高效推进重落实。一是全域规划。围绕乡村旅游要求,按“一片一格调,一村一特色”的目标,充分考虑贫困村现状及村庄特点,结合“贫困村、三沿线、六片区、圩镇边”“1361”工作思路,对全县行政村按景点村、亮点村、普及村分类按不同标准重新规划设计提升,并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聘请高资质设计单位因地制宜精心编制村庄规划,使之与县域规划、乡镇总规衔接互补。二是高标准抓好自然村点建设。始终把完善路、水、电、栏、厕、房等基础设施作为新村点其他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优先保障农户“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完成“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村点公共设施基础上,整合资金、力量,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推进社区建设。特别是在新村点建设过程中,注重鼓励农户发展产业,通过“一村一品”、精准扶贫、土地流转、产业基地等措施,促进农民“抱团式”致富。三是全覆盖治理农村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土地增减挂等政策,加大“空心房”整治力度,引导群众通过拆除、修缮、利用等方式,自觉主动参与农村“空心房”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着重开展空心房整治、各种乱象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危房改造、农村生活柴改气行动、解决老人住老房问题、开展扶贫环境整治活动,力争通过5、6、7三个月的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确保农村环境在短期内有较大改观,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日常监管和长效机制。
(二)坚持“三种模式”,多管齐下共发力。一是全域铺开普惠模式。充分发挥奖补政策“钱引子“作用,在以往新农村建设奖励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奖补政策不再局限于新村点,将奖补范围扩大到全域村庄。二是继续坚持一点一策模式。对全县部分要重点打造、提升为精品示范点,实行”一点一策”给予政策倾斜,打造秀美乡村精品示范样板。三是积极推广EPC模式。对重点片区、线、点推行EPC模式,实行总额包干,围绕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建设标准,对全县9个集镇、8个乡镇28个村庄采取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全面提升建设,目前正进行项目规划设计。
(三)把握“三个统一”,统筹兼顾同推进。一是统一村庄整治建设标准。今年奖补标准不分新村点跟非新村点,全县一盘棋制定统一的奖补政策。对全县奖扶政策制定实行由乡镇摸底上报奖扶项目、单价,农工部牵头制定初步奖扶政策,城建局、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等涉及奖扶项目部门共同评审报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最终奖补政策。奖补政策全县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对项目实行分类扶持政策,凡实行控制价的项目,项目招标价、工程合同价不能超过控制价;实行奖扶政策的项目,项目所需资金不足部门由乡镇、村或群众自筹解决。二是统一联审项目。严格遵循理事会、村、乡镇逐级申报、现场核实、县级审批程序,实施项目申报并联审批,确保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同申报、同督查、同验收,避免项目重复申报、资金重复下拨,实现项目建设同效。三是统一推进脱贫攻坚与美丽示范县建设。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的目标,根据脱贫攻坚考核指标完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七改三网”、“8+4”项目建设,确保整村推进建设到位,打牢脱贫摘帽基础。同时,紧扣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和“四个示范区” 建设目标,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对重点区域打造提升,全面提升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连片、整体水平,创建全省美丽示范县。
(四)突出“三个重点”,把握重点提水平。一是突出贫困村村村庄整治。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对十三五贫困村、深度贫困村、非贫困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开展全域村庄整治建设。按照新修订的《贫困村退出体系标准》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乡镇申报项目联审、批复工作,大力推进分户项目、公共项目建设,为早日脱贫摘帽夯实良好基础。同时,整合县委农工部、扶贫办等部门力量资源,分组分片开展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巡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二是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一体化。由县首创环保承接全县10各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终端处理,按照服务人口3‰的比例配备保洁员867名,垃圾清运车辆22辆,垃圾桶8937个,全县农村垃圾统一在县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全域化、全程化、第三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目标。三是突出干道沿线村庄整治。加大高速公路、旅游公路、206国道、“8”字型公路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按照“一村一貌、一线一景”的要求,按照“南现代北客家”的风格,通过破旧房屋拆除、房屋外墙统一改造、屋顶“平改坡”、马头墙等方式,逐年提升沿线建设品味,打造秀美乡村示范带。
(五)坚持“三高标准”,强化保障促成效。一是高位推动。始终保持高规格的领导决策和组织机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逢会必讲、下乡必看、每月必督。30个县直单位作为责任单位,形成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县分管领导牵头抓+部门齐心抓+乡镇具体抓的责任落实体系。二是高效投入。县财政足额安排2018年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2049万元,整合社会资金24901万元,专门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2000万元,另安排2.49亿元用于秀美乡村建设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提升秀美乡村建设档次和品味。同时,按照全县全面脱贫工作目标,全县187个新村点向贫困村倾斜,29个贫困村共安排新村点55个,15个深度贫困村安排新村点25个,每个深度贫困村整合资金1000万用于整村推进。三是高频督查。县委、县政府将秀美乡村建设纳入县“六大攻坚战”重要调度项目,建立了县分管领导每周一次以上现场调度会议,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破解问题;每半月一调度、一通报;每年召开2次秀美乡村建设现场会,并对乡镇进行打分排名,第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作经验介绍,最后一名乡镇党政负责人分别作检讨发言,形成全县上下强劲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的态势。